“增程汽車并不只是短期過渡。”
“增程可以全面替代燃油車。”
“增程很快會突破10萬元價格門檻。”
從最初被人“看不起”“看不懂”,到現在被越來越多車企“相中”,增程技術在短短幾年內翻了身。
增程技術之所以備受追捧,關鍵在于其蘊藏的巨大市場潛力。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領跑全球,增程式車型銷量突破118萬輛,同比增長63%,其中25萬元以上高端車型銷量占比超60%(71萬輛)。
同時滿足消費者“純電駕駛體驗”與“長續航無焦慮”兩大核心需求的增程式汽車,成為中國車市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之一。
增程式的火熱不僅僅體現在銷量增速上。在3月28日下午,“車圈大佬”云集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單開了一場增程式電動汽車發展論壇。增程式的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活動現場,多位車企代表、技術專家圍繞增程式技術(REEV)的創新路徑、市場定位與可持續發展展開深度探討。
01 理想:全面替代燃油車,但并不是把內燃機干掉
可以說,在中國車市,是理想帶火了增程汽車。“網上流傳一句話‘質疑理想、想成為理想’,在之后增程越來越被人認可,很多車企加入。”整車電動高級副總裁劉立國在演講中表示。
在他看來,理想在增程市場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理想提出的“城市用電、長途發電,長途用油”的方案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
與純電動車相比,增程式車輛沒有補能焦慮,同時具備電動車的加速性和NVH靜謐性。此外,更小容量的電池也能有效降低成本。與燃油車相比,增程車有更平順的駕駛體驗和更低的使用成本。
“理想汽車的價值主張是全面替代燃油車,但是并不是把內燃機干掉,我們還有比較龐大的內燃機供應鏈。”劉立國表示,“增程器對于內燃機的設計相對來講比較簡化,使用工況不一樣,這個給了我們在這個賽道里面重新競爭的機會。”
02深藍:增程汽車并不只是短期過渡
增程汽車僅僅是一個短期的過渡?動力平臺中心總經理杜長虹并不這么認為。
“當市場滲透率超過50%后,消費者將更趨保守,對解決核心痛點、沒有短板的產品需求,愈發迫切。這種情況下增程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很大的空間要發展。”他表示。
他認為增程汽車在補能焦慮、使用成本、安全性上占據優勢。
“中國家庭里面具備家充條件的車主并不多,有固定車位的整個全口徑來看有15%,而有規范的能夠安裝充電樁的不到10%。充電是個很大的問題。”杜長虹表示。在補能并不方便的情況下,增程式車輛“可油可電”的優勢,便顯露出來。
在他看來,增程車的另一個優勢是安全。“用戶對電池的安全可靠是非常擔心的,現在大量增程用的是小一點的磷酸鐵鋰電池,安全體系得到保障。”杜長虹表示。
憑借在增程市場的布局,深藍2024年累計交付24萬輛新車。在2025年,深藍設定了50萬輛全球目標銷量,力爭在2026年上半年實現全球累計銷量100萬輛的目標。
03 賽力斯:增程汽車應追求油電同感和油電同價
增程已成為賽力斯的重要標簽之一。銷量上,問界系列車型累計已經突破了60萬臺,2024年同比增幅達到了180%。
得益于問界系列車型的暢銷,賽力斯已經在2024年扭虧為盈,成為繼理想之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勢力車企。
同理想、深藍汽車高管在論壇中發表的觀點類似,重慶賽力斯鳳凰智創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段偉認為,增程汽車要發揮出以下幾個優勢:純電驅動,要有良好的電力輸出和保電能力;很好的NVH性能;有良好的經濟性,適用于全工況、全場景。
未來增程技術路線會如何發展?在段偉看來,增程汽車應該追求油電同感和油電同價。首先增程車要在駕駛方面可以和純電實現同感,體驗也要實現同感,這就要求車企在振動減震等方面做一些工作。
其次,車企應不斷提升增程器的熱效率,境地能耗。“增程器工況穩定,給了內燃機更大的發展空間。”他表示。
此外,他認為增程技術的另一個進化方向是融合發展,即打造多燃料兼容的增程系統。
04 小鵬:動力系統多元化布局,有利于規模和平臺化擴展
同為新能源汽車廠商,“蔚小理”三家車企在早期有著差異化布局:理想擁抱增程式;小鵬主打純電;蔚來堅守純電,同時布局了換電站。但在2024年,小鵬調整策略,宣布將推出增程式車型。
為什么小鵬比較晚地介入到增程系統的開發?在小鵬汽車動力中心總經理顧捷看來,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選擇問題。“你是基于什么樣的商業閉環邏輯?還有你的場景和資源去支撐你能不能做這么多平臺?”
所以,早期受限于資源,小鵬聚焦于純電,在規模上來之后,開始布局增程式。
“我們也認為在穩定增長的情況下,采用多元化的技術動力總成系統技術,是有利于規模和平臺化拓展的。”
簡單來說,增程車能帶來銷量上的提升,同時也能更好地復用小鵬汽車的電動化技術。比如小鵬增程車輛一大重要技術標簽就是800V/5C超充,這是沾了小鵬純電車型的光。
“我們是平臺化開發,所以我們可以把平臺化電池技術、驅動系統技術(包括800V)全部部署到我們的增程車上。”顧捷表示。
05北汽:增程車很快會突破10萬元門檻
活動現場,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院長張艷青公布了一組數據:現階段,售價20萬以上、車長4米8以上的中大型車占據增程90%以上的份額。
在他看來,隨著增程技術的快速發展,增程車價格在不斷下探,現在已經下探到10萬—15萬元的區間,很快會突破10萬元的門檻。
張艷青表示,未來增程器會在小型化、高效率、高靜謐、智慧管理等方面不斷進化。
首先是增程器的尺寸,未來磁通電機等技術的應用,會進一步降低增程器尺寸和重量。
至于高效率,不單是提升發動機熱效率,更主要還要提高發動機的熱效率區位。“需通過系統集成策略,實現發動機與發電機高效區重疊,即發電機高效區間覆蓋發動機高效工況,從而最大化能效輸出。”他表示。
高靜謐性很好理解,這點其他嘉賓也多次提到。張艷青表示,“我們追求的就是無感啟停和靜謐充電。”
智慧管理系統可優化能耗與駕乘體驗,例如將階梯式發電升級為無級發電,提升車輛運行平順性。
在演講最后,張艷青表達了對增程技術的三點展望:
1、增程技術憑借“電能驅動+無里程焦慮”的核心優勢,有望在全價格區間拓展。
2、多種燃料技術,如增程式與氫燃料技術的結合,包括氫氨、甲醇。
3、多應用場景拓展,如飛行汽車、工程機械、特種車輛等。
06 技術專家共同探討增程發展趨勢
在清華大學殼牌清潔交通能源中心主任帥石金看來,增程車的優勢在于解決里程焦慮,同時擁有良好的駕駛體驗。當然,挑戰同樣存在,比如增程車在高速場景下存在能耗增加、動力衰減等劣勢,以及國家政策存在不確定性。
對于增程和插混等多種動力類型車輛的發展趨勢,帥石金認為它們的關系將會是“長期共存,競爭合作”。
“它不是簡單的替代,應該是場景互補,包括插電和增程,也不能說增程就一定要替代插電,一定有它自己的場景。”他表示。
活動現場,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同樣對增程車目前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趨勢進行了分析。
當前增程技術主要應用于理想、問界等大中型豪華車,而占據市場主流的A級車滲透率較低。“(理想、問界)這種‘大電池+大發動機’的路線是不是適合中國絕大部分市場的需求?”他提出了這個疑問。
許敏認為,縮小電池容量與增程器功率能夠有效降低成本,從而實現增程技術在更低級別細分市場的應用。
“我們既要追求技術上面高尖端的東西,但千萬不要忘記了成本。”他表示,“我覺得增程技術就是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進行顛覆,不只是性能等各方面能夠達到要求,而且在成本方面要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