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31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在北京舉辦。論壇舉辦期間,芯馳科技創始人仇雨菁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中國一定會誕生全球領先的車規芯片企業,中國汽車市場的智能化快速迭代,對芯馳科技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芯馳科技創始人仇雨菁。
芯馳科技成立于2018年,面向中央計算+區域控制電子電氣架構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車規芯片產品和解決方案,覆蓋智能座艙和智能車控等領域。目前,芯馳全系列產品已完成超百萬片規模化量產,服務超過260家客戶,擁有超200個定點項目,覆蓋了中國90%以上車廠和多個國際主流車企。
“車規芯片的研發量產周期會比其他芯片更長,投入也更大,需要更多經驗,之前在國內的相關人才儲備也是非常稀缺的。在2018年芯馳科技剛成立時,我們也知道這條路不容易。當時我們在跟客戶推廣產品時,客戶往往問的是‘誰已經用了’‘出了質量問題誰來負責’。這也是國內從事研發高性能、高可靠車規芯片的創業企業很少的原因。”仇雨菁說。
“歐洲有三大車廠BBA,誕生了恩智浦、英飛凌等車規芯片企業;美國、日本也有大車廠,相應誕生了飛思卡爾、瑞薩等。這些都是車規芯片領域的全球領先企業。”仇雨菁說,“中國占到全球市場近1/3的汽車產銷量,這么大的汽車市場,其智能化、電動化引領全球,所以中國未來一定會有領先的車規芯片企業,這只是時間問題。”
仇雨菁表示,汽車不同于普通的消費電子,它對于安全性、可靠性和長期性的要求特別高。所以,車規芯片是聚焦于功能安全、信息安全、長期質量穩定的車用半導體。
“芯馳科技有兩個主要的應用方向,一個是智能座艙,另一個是智能車控。智能座艙解決的是車內人機交互的問題,相當于汽車的‘大腦’;智能車控則包括智能底盤、懸架、轉向、剎車、制動等,是汽車的‘小腦’,跟安全、運動、駕駛舒適性等高度相關。”仇雨菁說,“芯馳科技已有超過800萬顆芯片的量產出貨。一輛車用一到兩顆芯片,那么至少已有五六百萬輛車搭載著我們的芯片在行駛。”
談及未來三到五年芯馳科技面臨的最大挑戰,仇雨菁表示,挑戰中也蘊含著機遇。
“現在汽車電子電氣的變革,其智能化速度遠超我們之前的想象。所以對于汽車芯片來講,我們要更加具有前瞻性。一個芯片從規劃到研發,大概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然后還需要有一到兩年的時間在車上進行適配,所以需要有足夠的前瞻性,才可以使現在的芯片滿足未來三到四年的上車應用需求。”仇雨菁說,“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因為我們貼近變化最快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市場的智能化加速在全球是最快的,對于其供應商的迭代速度要求也是很高的。我們更貼近本土市場和應用,就可以在更早的時候了解到未來市場需求,加速研發,進行產品迭代。”
“芯馳的核心研發團隊從2006年開始就在做車規芯片了,目前已經積累了很多車規芯片的研發量產經驗。與此同時,我們貼近客戶、貼近市場,并被市場所驗證,得到了客戶的信任。在汽車這個行業,能夠得到客戶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當他們選擇芯片,尤其是國產芯片時,會第一個想到我們,會和我們討論他們對未來產品的想法和功能需求。能夠跟客戶走得更近、更了解其真實需求,這對于芯片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供應鏈成本是不可能被無限壓縮的,到最后一定是靠技術創新、靠上下游的緊密合作,并能夠拉通上下游的真實需求。”仇雨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