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因為瞄準40萬級別高端純電市場失敗,需要轉頭打入20萬級別家用車市場做高配低價降維打擊而讓飛凡汽車“被失敗”“去清洗”的智己沒想到,故事好像要重演一遍,只不過角色互換了。
坐擁張江高科的芯片生態、阿里的數據算力、上汽的制造底蘊,榮威飛凡的生存空間你說拿集團就給你拿,MOMENTA專研智駕要股份你說投集團就給你投。集團什么都不要,集團就要你每個月四臺車加起來賣一萬兩千臺,很過分嗎?
你看看你,2022年全年累計銷量僅為5000輛;2023年全年累計銷售38253臺,2024年全年銷售65505臺。放眼望去就沒有一年,智己完成了自己的年初目標的——2024年更是可恥的50%達成率。
時光穿回五年前,北京的小米亟待官宣,深圳有比亞迪,廣州有小鵬,合肥有蔚來,上海雖然坐擁特斯拉但畢竟是美系家屬,機關部門的停車場都不讓進。說明白些,智己的主線任務就是做“上海的智己”,但這幾年看下來,第一任項目經理可能把這個需求理解成了做“上海人的智己”,然后層級之間企業精神再一傳遞,自動簡化之后,只剩下了做“上海人”。
如果你以為我是要挑起地域爭端,那你真是大錯特錯。智己如果能理解真·“上海人”的精神狀態,那反倒是一番繁榮景象了。實際上,智己對于“上海人”的理解是極其片面和自我的,是局限在“靜安寺白領幻想”之中的,所以這個品牌創造的方向也是令人咋舌的。
舉個例子,在車機系統的發展方向上,鴻蒙在做華為手機app的無縫流轉,小米在做家居生態的接入,比亞迪在做域控制器來優化車輛動態性能,智己卻在研究如何通過語音在堵車的時候通過語音來讓餓了么送一杯咖啡到公司前臺,如何讓ISC燈語畫出來的小貓更加可愛。
其他全新L6的宣發點,除了是配合著“為都市精致生活而生”的slogan應運而生的“醫美級防曬天花板”,就是告訴消費者我馬上OTA,能讓你的“蘋果全家桶在車上無縫流轉”。
那么根據這個趨勢,我可以大膽預測明年將會推出玻尿酸霧化新風空調、黃金微針頭枕、水光針座椅……
我相信智己的Team Leader一定覺得這些點能打動各位麗人,精準地切到她們的痛點。但事實是,智己用戶畫像中占比達47%的 “一線城市精致女性”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總占比不足15%。
同時這些看似瞄準一線白領的“精致生活”的功能,實則與現實當中消費降級趨勢背道而馳——車機餓了么點單的瑞幸要收配送費,公司樓下順手帶一杯只要9.9,更別說這兩天京東有補貼,到手就4塊錢。
智己只看到了外企的VP, Miss.Fiona天天Carryall和Puzzle換著背,卻不知道包里日常其實只有一個內膽、一個潤唇膏一塊刷門禁的工牌。在這樣的腦補認知之下,智己傾力打造的「科技高定」轉頭也就成為了消費者眼中的「面子偽需求」——市場已經說明,偽精致泡沫,終將破滅于真實需求的海岸線。
更何況精致主義≠上海,更≠市場。
于是,這種專攻寫字樓高管的設計方向,在二線城市遭遇致命的水土不服是顯而易見的結果。
半幅方向盤、貝果舒壓座椅、蟹行模式、IM MAG拓展塢……感覺智己的設計團隊真是0566一千八一杯的咖啡喝多了開始不食人間煙火了,“美式加奶不加糖”很難說出口,一定要“Sugar Free Americano with milk”才能體現他們的尊貴。
智己一邊向消費者一遍遍地輸出著類似于“通過「X/Y/Z三向六自由度協調」實現側向滑移轉向,能解決狹窄路況掉頭、側方位停車等痛點”的蟹行模式其實不等同于“全自動泊車”這種難以理解的硬核科技理論,一邊還會因為貝果這種干凈精致的白人飯非常利于傳播品牌形象而高度自滿自己的創意。
我想問一句,智己是又一家打算給消費者上課的企業嗎?消費人群當中知道貝果、吃過貝果、喜歡貝果的人群比例又有多少。
如果有了解過智己,試駕過智己的車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否認智己的車是好車:
機械素質、三電系統、智駕水準、底盤反饋、語音系統、配置用料……
任意一項單拎出來都是行業T1級別的,但為什么拼在一起,銷量完全跑不過一個脫離800V平臺、幾乎沒智駕、駕控約等于0、審美也落后十條街的比亞迪漢呢?
我的結論是:
75%的研發方向,放在了實際使用率5%的場景功能上。
90%的宣發經費和傳播聲量,用在了實際使用率5%的場景功能上。
85%的真實消費受眾,被放入了0%的市場考量當中。
99%的真實市場需求,被100%的無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