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中國房地產市場延續了近年來的深度調整趨勢,全國房價分化現象愈發顯著。根據最新數據統計,一線城市核心地段房價逐步企穩,而部分二三線城市因人口流出、庫存過剩、產業轉型滯后等問題,房價跌幅持續擴大。以下是本季度全國房價下跌最嚴重的五個城市排名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名:溫州(同比跌幅超15%)
作為曾經的“炒房第一城”,溫州房價在2025年一季度繼續領跌全國。自2011年房價泡沫破裂后,溫州樓市始終未能恢復元氣。本季度跌幅擴大的核心原因包括:
1. 人口外流嚴重:大量溫州人定居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本地購房需求銳減;
2. 產業空心化:工業用地價格過高導致企業外遷,經濟活力下降;
3. 庫存積壓:二手房掛牌量激增,但接盤需求不足,部分區域房價已跌至2010年水平。
第二名:東莞(同比跌幅約12%)
盡管東莞是萬億GDP工業強城,但房價跌幅在珠三角地區“一騎絕塵”。2025年一季度,東莞部分區域房價較2021年高點腰斬,主要原因包括:
1. 前期漲幅透支:2020-2021年投機炒作推高房價,泡沫破裂后快速回調;
2. 制造業轉型壓力:外貿依存度高,全球經濟疲軟沖擊本地就業和收入;
3. 供應過剩:2024年新增住宅用地同比增加20%,供需失衡加劇。
第三名:鄭州(同比跌幅10.5%)
鄭州作為中部人口大城,房價跌幅已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前列。本季度市場表現疲軟的原因在于:
1. 人口持續流出:青年群體向長三角、珠三角遷移,2024年人口凈流出超50萬;
2. 庫存去化周期長:遠郊新區(如航空港區)庫存需5年以上消化,開發商降價拋售;
3. 爛尾樓陰影:2023年“保交樓”遺留問題仍未完全解決,購房者信心低迷。
第四名:臨沂(同比跌幅9.8%)
山東臨沂成為三四線城市房價下跌的典型代表。其問題集中表現為:
1. 供需嚴重失衡:2024年二手房掛牌量超10萬套,成交周期長達23個月;
2. 產業單一:傳統商貿業受電商沖擊,缺乏新興產業支撐;
3. 政策效應滯后:地方“救市”政策(如購房補貼)對市場刺激有限。
第五名:天津(同比跌幅8.5%)
天津作為北方經濟重鎮,房價已跌回2016年水平,主要受制于:
1. 工業衰退:鋼鐵、石化等傳統產業產能利用率不足60%,影響居民收入;
2. 老齡化加劇: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25%,剛需購房群體萎縮;
3. 遠郊崩盤:武清區等遠郊區域房價較2020年下跌40%,拖累全市數據。
趨勢總結與購房建議
1. 市場分化不可逆:一線城市核心地段(如北京海淀、上海陸家嘴)房價已現企穩跡象,而缺乏人口和產業支撐的城市將繼續調整;
2. 政策影響有限:盡管2025年LPR利率降至2.7%以下,但居民債務率高(超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水平)制約購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