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研究機構Dataforce揭曉了一項令人矚目的數據:2025年2月,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取得了顯著增長,整體銷量飆升64%,總量躍升至38902輛。與此同時,市場份額也實現了大幅提升,從去年同期的2.5%躍升至4.1%。
在這場銷量盛宴中,奇瑞、比亞迪以及上汽旗下的MG品牌無疑是最大的贏家。這些品牌不僅推動了整體銷量的攀升,更在歐洲市場樹立了中國汽車制造的新形象。其中,比亞迪、奇瑞和上汽的銷量分別達到了4294輛、4095輛和4004輛,成為引領增長的三大巨頭。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整體銷量大幅增長,但中國制造的純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的表現卻略顯黯淡。由于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了高達40%的關稅,導致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數量下降了3.4%,總量為11116輛。這一政策影響無疑給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的擴張之路增添了一絲陰霾。
盡管面臨關稅壁壘,但仍有部分中國車型在歐洲市場脫穎而出。比亞迪海豚緊湊型兩廂車憑借其出色的性能和性價比,2月份銷量達到了1281輛,同比增長高達139%。奇瑞歐馬可5緊湊型跨界車和新推出的Polestar 4中型跨界車也分別取得了不俗的銷量成績。
然而,并非所有中國品牌都能在歐洲市場如魚得水。小鵬汽車、吉利旗下品牌Zeekr、路特斯以及領克等品牌銷量表現平平,甚至一些品牌如長城汽車、蔚來汽車、紅旗和愛馳汽車的銷量更是相對較低。這些品牌在歐洲市場的挑戰依然嚴峻。
與此同時,歐洲新車市場卻呈現出與中國汽車制造商截然相反的趨勢。據JATO Dynamics統計,2月份歐洲新車注冊量共計966,300輛,同比下降了3%。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瑞士和愛爾蘭等國家的銷量下滑是導致整體市場萎縮的主要原因。
盡管整體新車市場面臨挑戰,但純電動汽車市場卻展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2月份,純電動汽車注冊量增長了26%,達到164,000輛,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在這股增長浪潮中,特斯拉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由于車型轉型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特斯拉的市場份額跌至9.6%,創下五年來2月份的最低水平。
特斯拉的困境無疑為其競爭對手提供了可乘之機。2月份,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注冊了19,800輛新電動汽車,成功超越了特斯拉的15,700輛。其中,沃爾沃、比亞迪和極星等品牌表現尤為突出。盡管沃爾沃純電動汽車注冊量下降了30%,但比亞迪和極星卻分別實現了94%和84%的大幅增長。
小鵬汽車和零跑汽車等中國新興品牌也在歐洲市場嶄露頭角。小鵬汽車銷量超過1000輛,而零跑汽車銷量也接近900輛。這些品牌的崛起不僅展示了中國汽車制造的實力,更為歐洲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
展望未來,盡管面臨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但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歐洲市場的增長潛力依然巨大。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日益成熟,相信中國汽車品牌將在歐洲市場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