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我開過動力最強大的本田市售車,但它并不刻意讓人覺得熱血沸騰!
打從去年進博會、廣州車展亮相開始,到如今各種工廠、測試場里秀技術,甚至車廠還提煉出“不同、不暈、不累、不卡、不懸、不慌、不怕、不糙”八大產(chǎn)品價值進行傳播,來讓消費者更容易理解。這許多動作,都讓筆者感覺到廣汽Honda確實對P7這款車是相當寄予重望,好似金庸老師嘔心瀝血,三年三版精心筆墨《天龍八“不”》的樣子。
搶鮮試過P7后,這車給我一種很精心打造的感覺,但除此之外,我發(fā)現(xiàn)它的動力也非常值得一說――前、后雙電機加起來770N.m最大扭矩,要說它是本田賽車魂的一份回歸,我贊同!只不過,它不是那種紅線9000轉、爆VTEC……之類的熱血沸騰感,而是一種收放自如,閑適快意間的駕馭樂趣。
像開大馬力燃油車
猶記2017年,筆者試到了當時以本田高端品牌謳歌(Acura)引進的全新NSX,3.5T V6發(fā)動機加上3電機,換來427kW最大功率、645N.m最大扭矩。體驗完這性能超跑的我就好像“本田魂”上身,一下什么“Type-R”、“頭文字D”、“茂木賽道”……元素全部上腦,成為我和編輯部同事的談資。理由無它,歷史上性能最強的Honda市售車,就是它了!
時過境遷,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里,Honda在國內都沒有特別強調動力性能的產(chǎn)品推出,除了Civic Type-R之外!但實際上,Civic Type-R的性能放在如今許多新能源車面前,似乎又顯得有點蒼白無力,那難道Honda就不跟大潮,來點有動力性能、有本田駕趣,亦能兼顧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硬貨嗎?
P7四驅版前、后雙電機聯(lián)合發(fā)力,性能不俗!
我感覺,廣汽Honda P7就是硬貨!但很奇妙的是……廣汽Honda似乎并不特別強調這車性能強大,反倒重點強調加、減速時車身動態(tài)穩(wěn)定,駕乘起來不容易暈車,并且還有一堆豪華、科技、舒適配置balabala……。我可以理解車廠的用意,畢竟P7是一款中大型SUV,面對消費者主打舒適豪華,肯定比強調性能更好使,但我依然忍不住想告訴大家:搭載前、后雙電機四驅版的P7,可以說是近代動力最強的廣汽Honda純電動力車。噢!不只……應該說是近代動力最強的Honda市售車之一,它比謳歌NSX還更大力。
是的!P7四驅版的前電機有150kW最大功率、350N.m最大扭矩輸出;后電機有200kW最大功率、420N.m最大扭矩輸出,官方零百加速數(shù)據(jù)4.6秒……咦!怎么還是比謳歌NSX慢?別忘了,P7四驅版有個90kWh容量,滿電條件下能讓車續(xù)航620km(CLTC)的大電池包放在底盤下面,車重因此達到2305kg,難免折損一點動力性能。但無可否認的是……零百4.6秒,真是快了!
實際駕駛也能發(fā)現(xiàn),當我把P7的電門踏板一腳踩到底時,它回饋給我的加速能量感相當飽足,推上100km/h車速簡直就像刀切豆腐一樣麻利,并且難得的是……在封閉且安全環(huán)境下我把它加速到160km/h車速,也不太感受到電機出力衰減的狀況。如果要我想個形容詞給廣汽Honda P7四驅版,那或許是“披著SUV外衣的超跑”吧!
P7提供五種駕駛模式,城市駕車“輕松”尤佳。
但我旁邊的攝像師提出個靈魂拷問:“我只感覺剛才加速時人被緊緊摁在座椅上,但實際卻沒有像開其它純電動力車那種猛爆彈射的感覺耶?”
攝像師說到點上了!這也正是車廠強調的P7產(chǎn)品價值其中之一:這車雖然動力相當?shù)脛牛咎锕こ處熅褪怯修k法把它調得十足線性,電門踩多少電機出多少力,就算切換不同駕駛模式,頂多也就是發(fā)力的強弱感有區(qū)別而已,一點不影響電機發(fā)力與駕駛人控車意圖之間的溝通與聯(lián)系。此外,我也試著玩轉方向盤后方的動能回收強度調整撥片,發(fā)現(xiàn)就算調到最強回收力度,P7反饋給我的減速感也是很線性的,逐漸從弱到強的制動力道,給人感覺很像一般老司機開車時踩剎車的動作。難怪,廣汽Honda會強調P7開起來“不暈”,這動力調校手法確實很成熟,很像開大馬力燃油車,不得不說本田大廠的造車功力就是在線。
絕佳底盤質素
當然!如果光靠動力系統(tǒng)調校,沒有底盤來配合就想換得舒適線性的駕乘感受,那我猜本田的動力系統(tǒng)工程師會跑去把底盤標定工程師打一頓的。而說到這里,我想先從廣汽Honda在國內發(fā)展純電動力車的歷史軌跡談起……2019年,廣汽Honda首款純電動力車VE-1依托“理念”子品牌推出,其是以當時的繽智這款小型SUV為基礎打造,筆者也測試過這車,發(fā)現(xiàn)底盤還是繽智底盤,電機最大扭矩280N.m輸出也算恰到好處,但兩者一結合,就感覺以舊的繽智底盤來hold電機瞬間發(fā)力特性會有點捉襟見肘,電門踩多不僅驅動前輪打滑,車架也出現(xiàn)少許扭曲掙扎的不安定感。或許,可以說這是廣汽Honda的“初試啼聲”吧,因為后來再推出的極湃1、極湃2純電動力車就沒有這樣的情況,車身結構強得很,只不過動力依然圍繞在300N.m上下就是……
前雙叉臂、后五連桿懸掛, P7的底盤標定很專業(yè)
P7是廣汽Honda推出體型最大的純電動力車,同時動力設定也是最強的,勢必得有更好的底盤來撐住這一切,才足以維系本田一直以來的底盤調校口碑。于是,P7的底盤以本田云馳智能高效純電W架構為基礎打造,換來了50:50的前后配重比,并且有當下廣汽Honda車中最講究的懸掛結構──前雙叉臂、后五連桿,加上加粗防傾桿、ADS可調阻尼減震器。當然,有些東西廣汽Honda沒透露,但我猜懸掛幾何與副車架里面肯定有學問。
因為,當我將P7加速起來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它的車身動態(tài)并不像一般車那樣猛的抬頭,而是后輪撐著減少車尾下壓,前輪拉著減少車頭上浮。反之,剎車減速的時候,前后懸掛也起到一個反向支撐力,說白話點就是盡可能維持車身水平貼地、減少俯仰,難怪攝像師會說P7感覺起來好像加減速沒那么猛爆。
前雙叉臂、后五連桿懸掛, P7的底盤標定很專業(yè)
與此同時,P7的減震器在處理路面碎震時,質感也有當下廣汽Honda各車中的巔峰水準,扎實、渾厚、沉穩(wěn)的感覺,就好像聽發(fā)燒音響JL Audio旗艦W7喇叭釋放超低音一樣舒服。并且在過彎時,減震器也能和防傾桿一起讓P7的車身側傾不會太過明顯,并帶給駕駛人相當理想的過彎穩(wěn)定度與可靠抓地性。說實話,P7這車確實坐起來挺舒服,開起來也保有本田車那種熟悉的底盤調校風格與駕駛樂趣,贊!
當MM理念遇上豪華科技
P7開起來挺帶感,坐起來有多舒服呢?把坐在后座已經(jīng)進入夢鄉(xiāng)的攝像師叫起來開車,換我來坐到后座上時,我才了解為何攝像師那么“困”了──P7的后座空間簡直大得沒朋友,我甚至覺得它的腿部、頭部空間寬裕度比強打“大五座”的廣汽Honda燃油動力旗艦SUV冠道還大,這真是把本田MM機械最小化,空間最大化理念發(fā)揚到極致了。此外,P7的后座椅背是可以調整傾角的,再加上座椅構型挺符合人體工學,Dinamica麂皮絨面料柔度與透氣感都不錯,把椅背角度往后放到最低坐著,確實舒服得很容易睡著。
超寬敞后座空間,還有可 90度開啟的后門方便乘客上下車
我還發(fā)現(xiàn),在車門飾版上端使用了3D透光浮雕合皮包覆,正常條件下看起來就跟一般軟包覆面料差不多,但開關門或啟動不同情景模式時,里面就會有不同顏色的跑馬燈光亮起,看起來非常科技酷炫。此外,在后車門那閃亮的Bose音響喇叭網(wǎng)蓋旁邊有一塊黑色鏡面面板,用手一碰其中就有后座座椅加熱、通風,以及后座空調、全景天窗透光度調整功能的燈光亮起,讓我感覺P7應該算是到目前為止,我所接觸過對后座乘客禮遇度最高,科技感與豪華感鋪陳最用心的本田代表之作了。
前座部份,車門飾版與儀表臺上同樣有3D透光浮雕合皮包覆,同樣有絢麗的燈光點亮科技樹,但更引人矚目的還是其上的電子后視鏡畫面顯示屏,能夠提供比傳統(tǒng)鏡面畫幅更廣、不受雨水霧氣影響、不怕后車燈光影響清晰度的畫面,只是讓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市面上配裝電子后視鏡的車,往往都會讓用戶透過方向盤速控鍵或屏幕觸控方式來調整后視角度,但P7卻依然使用傳統(tǒng)十字型控制鍵調整,不知道這是不是本田對機械時代的一種致敬與堅持呢?
P7的內飾設計偏向簡約科技風,其中用料質感水準上乘
補充一下……這車的頭枕位置還有4個音響喇叭,整套音響系統(tǒng)表現(xiàn)出來的聲音也有Bose大廠水準,好評!
是刀鋒,亦是巔峰
外觀方面,可以看得出來廣汽Honda P7有部份設計元素承自極湃1、極湃2,例如大燈、尾燈造型,但亦有自我創(chuàng)新與個性的一面,例如下切的車頭與硬朗的車身線條,確實很像廠家宣傳的“Razor Edge(刀鋒)”一般銳利有型,成功讓這樣一臺體型不小的SUV展現(xiàn)出動感、時尚的風貌。
3D透光浮雕合皮+電子后視鏡顯示屏,科技感滿滿
總結來說,廣汽Honda P7的動力、底盤調校有著絕佳協(xié)調性,開起來就像一臺搭載大排量發(fā)動機的車一樣容易親近、好開上手,還兼顧舒適性與操控樂趣。并且,它的內飾鋪陳格調夠高,豪華寬適、時尚科技,一切的一切都很好展示了廣汽Honda在打造純電動力車型上的最高成就,甚至說它是當下廣汽Honda在國內最能代表高端品位的車,也不為過。
廣汽Honda P7四驅版規(guī)格表 |
|
車身尺寸 |
|
長×寬×高(mm) |
4750×1930×1625 |
軸距(mm) |
2930 |
車重(kg) |
2305 |
動力系統(tǒng) |
|
結構形式 |
純電動力 |
最大功率(kW) |
前電機150、后電機200 |
最大扭矩(N.m) |
前電機350、后電機420 |
電池容量(kWh) |
90 |
滿電續(xù)航(km)(CLTC) |
620 |
驅動形式 |
四輪驅動 |
底盤結構 |
|
懸掛型式 |
前雙叉臂、后五連桿 |
輪胎 |
前、后265/45R21 |
剎車 |
前、后通風盤 |
售價: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