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1日消息(記者胡波)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以前,智能駕駛是高端車、豪華車的專屬標簽;如今,這一格局已被徹底打破——智能駕駛技術正在從“功能疊加”邁向“體驗質變”。
“關于智能駕駛的未來,我認為會變成像空調、座椅一樣的標配。”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場營銷官楊宇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2025年是智能駕駛普及的重要分水嶺。未來,智能駕駛在汽車上會變成類似空調、座椅的標配。
長城汽車首席技術官吳會肖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她也認為,智駕技術有望成為汽車的標配。“就如同安全帶和自動擋一樣。目前智駕技術仍處于快速演進階段,整個行業都對其充滿神秘感。在這個過程中,擁有第一梯隊的身份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賦能。然而,由于過去一年變化迅速,每家公司都實現了飛速發展,因此最終可能沒有人能夠稱之為第一梯隊,也就不再有第一梯隊的概念。”
過去,智能駕駛是高端車的專屬標簽,但如今,這一格局被徹底打破。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根據乘聯會數據,2024年支持城市NOA(領航輔助駕駛)的車型,均價已經下探到了15萬元,而且今年這一門檻被進一步拉低到12萬元區間。”
在國際上,智能駕駛被劃分為從L0到L5六個等級,自動化程度逐級遞增。其中,L3級別被視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關鍵分水嶺。目前,NOA作為L2+級輔助駕駛功能的典型代表,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NOA功能能夠在特定場景下,自動完成變道、超車、進出匝道等一系列復雜的駕駛操作。
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單記章預測,到今年底,乘用車NOA滲透率將達到20%;到2030年,國內L2級以上智能汽車市場滲透率甚至將超過90%。
單記章說:“智能駕駛會爆發式增長,會全面覆蓋所有的智能汽車。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城市NOA端到端模型的普及在高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底,乘用車NOA的滲透率將達到20%,到2030年,幾乎所有的車輛都會實現城市NOA這一功能。”
當智能駕駛功能滲透到更低價位的車型,如何區分高端車和平價產品成為各方關心的話題。卓馭科技首席技術官陳曉智告訴記者,在安全性、舒適性上,不同價位車型的智能駕駛功能預計將提供平等的體驗,只是在一些具體場景有所區別。
“大部分場景應該都有相同的安全性、舒適性和擬人性,只有在一些場景會有區別,比如可通過性會有區別,相對低成本方案的車可能在一些狹窄的路段不能通過,就會告訴用戶不能通過,或者剎停在這里,等待接管。”陳曉智說。
在智能駕駛從“高端嘗鮮”邁向“全民標配”的進程中,芯片正在從幕后走向臺前,成為決定技術落地速度與商業競爭格局的核心變量。國產芯片設計公司納芯微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王升楊表示,國產汽車模擬芯片已經實現從“技術跟隨”到“技術并跑”的跨越。“從長遠發展看,我對國產芯片發展充滿信心。相信假以時日,國產芯片必將在更廣泛領域實現對國外芯片的更優替代。”
匯總各方信息可以看出,汽車產業變革的下半場是智能化,技術創新和發展的支點、競爭的焦點正在向智能化轉變。對于如何進一步推進智能化發展,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提出:“第一,加強頂層設計,特別是更高級別的智能駕駛相關的制度安排、標準和法規的制定。第二,我國在互聯網智能化方面有較好的技術基礎和較強的產業化實力,要打破不同行業、不同主體之間的邊界,構建跨界融合的新生態。第三,推動芯片以及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鏈的形成,完善數據算力、路側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