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具身智能、輔助駕駛領域大事如下:
曝Robotaxi上線時間臨近,特斯拉尚未開始“關鍵測試”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尚未在奧斯汀(Austin)啟動不配備安全駕駛員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測試,而目前距離該公司計劃推出Robotaxi服務僅剩數周時間。
最新的報道指出:“馬斯克為特斯拉首個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設定的上線期限已進入最后數周倒計時,但據接近測試的工程師及前員工透露,截至上月該公司仍未啟動無人類安全駕駛員的Robotaxi路測,而這一測試正是向客戶推出試點服務前必須完成的關鍵步驟。”
作為對比,Waymo在奧斯汀推出付費乘車服務前,曾安排安全駕駛員進行為期6個月的路測,隨后又開展為期6個月的無安全駕駛員測試。

圖片來源:特斯拉
該報道還提到,特斯拉一直與奧斯汀當地應急部門合作制定干預預案,以防其自動駕駛車輛出現故障時引發事故。
過去幾個月中,特斯拉及其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一直在大力宣稱特斯拉即將發布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該公司稱計劃于今年6月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首發運營。
持續追蹤報道顯示,特斯拉計劃發布的服務與多年前的承諾相去甚遠。該公司曾宣稱,2016年后生產的所有民用車型均將具備自動駕駛能力。
而現在,特斯拉轉而計劃在內部組建一個由10至20輛Model Y組成的車隊,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劃定的電子圍欄區域內提供服務,并通過人工遠程操控輔助運營。這與Waymo多年來在許多城市(包括奧斯汀)提供的服務模式高度相似。
然而,盡管該項目所承諾的自動駕駛能力已大幅降級,但是外界對特斯拉能否實現這一縮水后的目標依然存有廣泛質疑。
究其原因,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將基于其“受監督的全自動駕駛”(Supervised FSD)系統展開。而最新的眾包數據顯示,目前特斯拉車隊平均每500英里(約800公里)仍需人工干預一次,從而完成脫困操作。
但是特斯拉有望通過為奧斯汀電子圍欄區域定制優化版本來提升自動駕駛性能,過去幾個月中該公司一直在利用當地路測車輛訓練專用神經網絡。
小智點評:特斯拉Robotaxi計劃6月在奧斯汀上線,卻尚未啟動無安全駕駛員的關鍵測試,且其服務基于每500英里需人工干預一次的系統,盡管在優化,但能否如期實現縮水后的目標仍存疑。
具身智能機器人公司魔法原子再獲數億融資
5月15日晚消息,具身智能機器人公司魔法原子于近日宣布完成數億元新一輪戰略融資。投資方包括戰略產業資本禾創致遠、芯聯資本,財務投資人華映資本、曉池資本、元禾厚望,老股東追創創投和翼樸基金持續追加投資,新資金將用于具身智能核心技術迭代研發,VLA模型搭建,加速推動機器人在工業、商業場景落地。

圖片來源:魔法原子
魔法原子成立于2024年1月,專注于通用機器人和具身智能技術研發與落地應用,產品涵蓋通用人形機器人與四足機器人,覆蓋工業、商業及家庭等多元場景。
去年12月,魔法原子完成1.5億元天使輪融資。該輪融資由追創創投領投,翼樸基金跟投,融資資金主要用于技術研發、整機量產和商業化落地。
這意味著,短短半年內,魔法原子接連完成了兩輪超億元級融資,這既驗證了具身智能機器人賽道的火熱,也凸顯了資本市場對技術融合與場景落地能力的雙重期待。
據魔法原子透露,在此期間,其已逐步完成“全棧自研技術+全鏈路布局+場景化應用”閉環生態的搭建,為商業化進程提供根本保障。
技術方面,目前,魔法原子硬件自研率高達90%,全面覆蓋關節模組、靈巧手、減速器、驅動器等核心零部件。軟件層面,其自主研發的通用具身智能系統,支持人形機器人快速部署與高效協同管理。
在制造體系構建上,其通過自有產線,已形成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生產的全鏈條閉環能力。魔法原子表示,憑借全棧自研技術、制造能力及場景落地經驗,其正全面打通人形機器人從“可造”到“可用”再到“可規模部署”的全鏈條布局。
據悉,早在去年,魔法原子旗下人形機器人“小麥”已進駐工廠產線展開訓練作業,在追覓科技工廠實踐上下料質檢、搬運、裝箱等工序,成為國內最早完成人形機器人多機協作技術驗證的團隊之一。
為加速機器人在真實場景中的規模化部署,今年3月,魔法原子正式發起“千景共創計劃”,計劃在全球范圍內拓展10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0個人形機器人落地應用場景。
目前,“千景共創計劃”已吸引20余家來自汽車產業鏈、半導體、3C電子、醫療、核化等領域的頭部企業參與,圍繞上下料、質檢、搬運等典型工序開展人形機器人應用驗證。預計今年內,魔法原子將率先在追覓生態內實現產品交付與商業閉環,并推動標準化產品在汽車零部件加工、危化品化驗等更多行業場景加速落地,預期訂單數量破千臺。
今年4月,魔法原子與無錫政府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梁溪區、梁溪科技城方面明確首批采購意向,計劃購買數十臺魔法原子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用于垂直場景閉環測試驗證。同時,針對航空航天、低空經濟、高端制造、機器人產業鏈等行業領域加速具體場景、具體工序的產品交付落地。隨著合作的深入和量產節奏的加快,雙方預計將在未來實現面向無錫地區企業及商業空間的萬臺級銷售目標。
今年,魔法原子全面提升量產進程,基于銷售及合作伙伴的市場需求,啟動400臺人形機器人生產,并于今年陸續部署至真實應用場景中。
小智點評:魔法原子半年內連獲兩輪超億元融資,展現出具身智能賽道的熱度與資本對技術融合及落地能力的認可。
小馬智行回應“無人車撞綠化帶起火”: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
5月15日,蓋世汽車注意到,有網友日前發布消息稱,小馬智行的一輛無人駕駛測試車輛在北京某地發生事故,撞上路邊綠化帶后起火。
據悉,工作人員在接到指令后2分鐘內趕到現場,在處理過程中車輛開始起火,工作人員配合相關部門已妥善處置,具體原因正在調查中。
5月14日,對于小馬智行無人駕駛車被曝撞上綠化帶一事,小馬智行回應稱,“5月13日上午9點30分許,一臺車輛在運行過程中被檢測到狀態異常,彼時車內無乘客,車輛觸發保護機制緊急停車,未發生碰撞事故,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

圖片來源: 小馬智行
另外,5月14日,小馬智行發布公告稱,小馬智行董事會主席、聯合創始人、CEO彭軍,以及聯合創始人、CTO樓天城已分別簽署自愿延長股份鎖定期協議(以下簡稱“延長鎖定期”)。
根據協議,兩位創始人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及相關證券將自公司首次公開募股鎖定期到期日起繼續鎖定540天,自2025年5月25日(即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鎖定期屆滿之日)起算。此次延長鎖定期涉及約11萬股A類普通股和約8109萬股B類普通股,合計約占公司總已發行普通股的22.9%。
彭軍表示:“此次自愿延長鎖定期,體現了我們對小馬智行長期戰略和商業化前景的充分信心。當前,公司正處于Robotaxi規模化量產與部署的關鍵階段,公司希望通過這一承諾,進一步強化股東與市場的信任,推動公司實現可持續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有市場消息稱,小馬智行正計劃秘密提交香港上市申請。
小智點評:無人駕駛的安全是規模化商用的前提,企業需在技術迭代中強化風險防控與應急處置能力,切實保障道路安全與公眾信任。
越疆科技與騰訊云深化戰略合作
5月14日,蓋世汽車注意到,近日,越疆科技與騰訊云在深圳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
據悉,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加強技術生態聯合,加速具身智能技術創新,共同拓展工業制造、商業、教育等多場景應用落地。圍繞智能算力、技術生態及多場景量產應用,雙方將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
具體包括:騰訊云基礎設施加速越疆在具身智能遠控、語音交互等應用落地;聯合打造“云端大模型+邊緣設備+機器人終端”一體化解決方案;共創多元場景應用方案,拓展制造、商業、教育等場景智能化創新升級。

圖片來源:越疆科技
今年3月,越疆科技正式發布并預售全球首款「靈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 Dobot Atom,售價19.9 萬元起。
Dobot Atom身高1.53 米,體重62公斤,全身配置高達41個自由度的關節,采用1:1仿人手臂構型設計,搭載重復定位精度±0.05mm的7自由度工業級仿生協作臂、類人聯動頭頸和五指靈巧手,實現對人體關節運動邏輯的完整復刻,適應常見700-1000mm工作臺高度靈巧作業,并具有工業現場穩定通過能力。
該機器人未來將主要面向數以千計用工的車廠組裝備料環節、咖啡店制飲多臺設備的流程操作、連鎖藥店夜間取藥等場景,即設備位置不固定、產品多規格、操作相似度高,并有短程狹小空間通過、靈活轉身操作需求的工業商業連續重復工作場景,目前越疆已開展國內一線車廠、電子制造廠、咖啡奶茶店的場景合作,并將于今年年中實現試產和批量。
公開信息顯示,越疆科技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智能機器人研發與應用創新,擁有具身智能率先落地的客戶和場景積累優勢,協作機器人在汽車、3C電子、鋰電、食品和飲料、醫療、教育、新零售和農業等15大行業部署規模化應用。
據了解,目前越疆科技累計全球出貨量超八萬臺協作機器人,全球累計出貨量超八萬臺,服務超80家世界500強企業,業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及地區。
小智點評:這種“技術合作有深度、產品定位有精度、市場拓展有速度”的策略,或將推動具身智能在垂直領域率先實現規模化應用,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小鵬汽車公布足式機器人步態控制專利,可行走于崎嶇地面
5月13日,蓋世汽車注意到,天眼查App顯示,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足式機器人的步態控制方法、裝置及足式機器人”專利公布。
根據摘要,該方法包括:通過預設步態序列控制足式機器人的腿,所述步態序列包括擺動相和支撐相;在當前控制周期,在足式機器人的第一腿當前處于擺動相的情況下,若未檢測到所述第一腿觸地,在所述第一腿對應的步態序列的擺動相的最后一個控制周期后,增加N個延遲觸地控制周期,生成第一步態序列;所述延遲觸地控制周期處于擺動相,且N≥2;發布所述第一步態序列,以在之后的控制周期按照所述第一步態序列控制所述第一腿本發明延后機械腿的步態序列,使得機械腿在觸地之前一直處于擺動相,能夠行走于崎嶇地面。

圖片來源:小鵬汽車
2025上海車展,小鵬機器人IRON亮相。
彼時小鵬汽車方面表示,Iron采用1:1仿生設計,更有高度的人形化特征。擁有178厘米的身高和70公斤的體重,全身配備62個主動自由度,手部則擁有22個可動自由度。智能方面,Iron機器人搭載最新自研3000T算力的圖靈AI芯片,以及擁有720°無死角視野的智駕同源鷹眼視覺系統,行走時更加自如。
據悉,小鵬人形機器人已進入工廠實訓階段,目標是在2026年實現規模化工業量產。
何小鵬表示:“十年前,還是車展上的新鮮事物,而現在已經成了絕對主力。下一個十年,我想人形機器人也會越來越多地現身車展。”
此外,小鵬汽車方面稱,過去十年,其是智能+電動+汽車的融合式發展;新十年,小鵬汽車將聚焦智能化趨勢下的新方向,融合AI、電動、具身,探索更多形態的出行方式。
小智點評:小鵬汽車在足式機器人領域的專利技術(延遲觸地控制)直擊復雜地形行走痛點,結合人形機器人IRON的工廠實訓及2026年量產目標,既體現其技術研發的針對性,也展現出將智能技術從汽車向機器人領域延伸的戰略野心,有望為工業場景自動化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