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民辦本科院校學費貴又沒名氣,還不如讀個公辦專科實在。這種說法表面上聽著挺有道理,但咱們把就業、考研、考編這三件事掰開揉碎了看,事情還真不是這么簡單。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去年就鬧出過酒店招服務員的新聞,本科生端著盤子擦桌子確實讓人唏噓,可要是專科生碰上這種招聘會,連投簡歷的資格都沒有——人家企業直接在校門口貼了"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告示。
就拿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來說,這所專科院校的王牌專業畢業生確實能進鐵路系統吃皇糧。但你要是學個工商管理類的專科,畢業時就會發現滿大街都是和你搶飯碗的本科生。南京、西安這些城市的鐵路專科院校確實硬氣,可全國兩千多所專科院校里,這種硬核學校掰著手指頭都能數得過來。大多數專科生畢業時面臨的現實是:公務員崗位95%要本科,教師編制最高只能考到小學,就連考研都得先熬兩年工作經驗。
考研這條路上本科生的優勢更明顯。大四上學期就能直接報名,每年四百多萬考研大軍里,專科生想摻和進來得先過兩道坎:要么專升本多讀兩年,要么先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兩年。武漢某專科院校的老師說過個大實話:"我們學生想考研,得比本科生多花三年時間。"考公務員這事兒更殘酷,海關、稅務這些熱門單位直接把專科生擋在門外,就連鄉鎮基層崗位現在都開始要本科學歷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專科院校里確實藏著真金白銀。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還沒畢業就被鐵路局預定,南京鐵道職院的畢業生月薪能追上普通本科畢業生。這些學校的王牌專業比很多民辦本科的"萬金油"專業實在得多。但問題是,全國能進這類專科王牌專業的學生,高考分數往往都過了本科線。這就陷入個死循環:分數夠的看不上專科,分數不夠的進不了好專業。
看著現在滿大街的本科畢業生送外賣、做銷售,很多人覺得讀書沒用。但你要是去人才市場轉一圈就會發現,稍微像樣點的企業招聘,前臺崗位都敢寫"本科及以上學歷"。更別說那些央企國企的校招,直接開著大巴車進本科院校拉人,專科院校的學生連門都摸不著。就連看起來最不看學歷的互聯網公司,程序員崗位明面上說"能力優先",實際上簡歷篩選系統早就把專科生的簡歷自動過濾了。
現在年輕人總說"學歷貶值",可真正貶值的從來不是學歷本身。鄭州、南京這些新一線城市搞人才引進,本科畢業直接落戶還給住房補貼,專科生想要這些待遇得熬成高級技工才行。西安去年搞的"大學生就業護航計劃",專科生能享受的扶持政策連本科生的三分之一都不到。這些實實在在的政策差異,可不是靠幾句"能力更重要"就能抹平的。
有人總拿個別專科牛人逆襲的例子說事,但統計學不會騙人。教育部前年發布的就業質量報告顯示,本科畢業生平均起薪比專科生高出1200塊,這個差距在工作五年后會拉大到2000塊以上。更扎心的是,專科生想要追上這個差距,往往要付出三倍的努力。就像武漢某企業HR說的:"我們給專科生開四千五,是因為他們真的只值這個價;給本科生開六千,是因為我們怕他們跳槽。"
說到底,選擇讀本科還是專科從來不是簡單的對錯題。要是能進鄭州鐵路職院這種專科里的"戰斗機",或者鐵了心要當高級藍領,專科確實是好選擇。但要是分數尷尬,在普通專科和民辦本科之間猶豫,過來人都會勸你咬牙選本科。這就像買房時糾結地段和戶型,長遠來看,地段(學歷)永遠比戶型(專業)保值。畢竟現在的社會現實擺在這里:本科學歷是底線,專科文憑是備選,這個游戲規則十年內都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