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大會這兩天正在北京工業大學舉行。
除多項交流、簽約活動外,大會特別設立了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主題展,來自國內外高校的70多件前沿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主題展上,各類機器人同臺競技。它們有的能采摘蔬菜、水果,有的能應急救援,這個蛇形機器人,主要用于特種環境檢測。
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特種機器人項目組工程師 白星宇:蛇形機器人能夠在空間上進行一個翻越,比如說爬一些臺階,甚至是爬樹都可以。身形比較小,能夠鉆到一些人去不了的地方代替人工作,比如說地下深埋空間的檢測,包括像核電站因為有核輻射,關閉一次的成本也比較高,就可以讓機器去代替。
展會上,還展出了很多服務大國重器、綠色能源,以及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科技成果。這套城市污水處理全流程智能優化運行平臺,就利用人工智能為傳統污水處理廠進行了賦能。
北京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喬俊飛:過去處理污水,一個水廠按照污染負荷最高的等級,比如都按100萬噸去處理,但不是每時每刻污染負荷程度都有那么大。現在是通過機器學習,相當于給它找一個最佳運行狀態,盡可能讓每一個裝備運行到夠用就可以了。現在有五六十個水廠應用了這個,一般來講,能耗能降到50%左右。
據了解,本次高促會上,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93所高校還將就各自探索的大學科技園建設機制、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等,通過不同形式進行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