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Deepseek的走紅,AI技術與汽車產業開始加速融合。尤其是在智能座艙、高階智駕方面,越來越多車企宣布引入AI技術以優化升級相關功能。例如,目前已有超過20家車企宣布接入DeepSeek模型,涵蓋了比亞迪、吉利、奇瑞、嵐圖、長城等主流品牌,在智能座艙和智能輔助駕駛方面均實現不同程度的提升。
實際上,AI技術除了賦能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領域之外,其也在車企的研發和制造端加速“上車”。
例如,主營業務為整車研發、核心零部件研發及制造的阿爾特(300825.SZ)日前發布了一款垂直AI創繪工具“TAI”,集創意探索、草案繪制、快速著色、質感渲染、氛圍提升五大功能于一體,旨在解決汽車設計師在創意表達、設計效率與精準控制等方面的痛點。
據阿爾特官方介紹,“TAI”不僅具備專業的設計語言理解能力,還能精準把握設計意圖,為設計師提供高效、智能的設計支持。得益于阿爾特20余年的汽車設計經驗,訓練模型覆蓋從概念到量產、從外飾到內飾、從車型到零件的多種設計需求,通過試用驗證,使用“TAI”能夠將前期設計時長大幅縮短,提升設計效率。
據了解,阿爾特不僅將“TAI”用于汽車設計,還已開始訓練其他品類產品,如UTV全地形車、拖拉機等。未來,“TAI”將繼續拓展其功能邊界,為更多行業提供智能化設計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與此同時,在自動駕駛領域,阿爾特還計劃與產業鏈優質資源構建合作生態,可滿足客戶不同階段的產品開發需求,為客戶提供L2~L4級別智能駕駛整車解決方案,覆蓋整車設計、系統及部件開發、零部件供應、測試服務、場景運營等全棧式服務。目前,阿爾特已參與到多個客戶L4級別自動駕駛車型的研發項目中,并為日資車企提供了平臺化的ADAS設計服務。
整車企業方面,寶馬集團于近日在中國發布360度全鏈AI戰略,包含AI聚焦提升用戶體驗、AI賦能業務流程提質增效,供應鏈合作共贏3大支柱和AI企業理念。
當前,寶馬集團已采用AI技術賦能在華360度全鏈業務流程,從生產一線到后臺管理,從供應鏈優化到質量管控,助力全產業鏈提質增效。例如,AI仿真技術賦能研發,快速優化設計、提升安全性,動力電池熱能管理及車輛型面設計模擬。再如,沈陽生產基地沖壓車間行業首創的自研AI智能質檢系統以及涂裝車間的AI視覺檢測系統,檢測準確率可逐步趨近于100%,提高了生產效率并優化了產品質量。寶馬還以“人工智能先鋒”計劃(Al Pioneer)支持員工持續學習和能力提升。
事實上,寶馬集團一直是汽車行業AI應用的先行者。早在2009年,寶馬即在導航系統開發中融入AI技術,使其具備基本學習能力。此后十余年間,寶馬在全球范圍內以AI技術驅動智能生產,借助Car2X技術,車輛與生產系統得以實時通信與互動,實現生產數據的智能采集、分析與共享;AIQX(Artificial Intelligence Quality Next)平臺則覆蓋端到端質量控制流程,依托AI算法分析攝像頭、傳感器等采集的實時數據,以提升質量檢測和生產效率。2022年,寶馬部署代號為“燈塔”的自研人工智能平臺,作為“超級大腦”為寶馬在國內的所有生產和運營提供數字賦能。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資料圖)
不僅是跨國車企,自主品牌也在積極布局AI上車。此前,自主品牌吉利宣布已完成全域AI部署,目前,GEA智能新能源架構、雷神EM-i超級電混、星睿AI云動力、AI銀河精靈等前端AI科技成果,已應用于架構、動力、底盤、座艙等智能汽車全域。同時,吉利還將AI深入到產品研發、生產、售后服務等全鏈路環節。
中汽信科品牌咨詢部產業研究室技術總監康凱在報告中表示:“大模型除了在汽車產品設計中的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外,在汽車的生產制造、服務運營、內部企業管理等方方面面均有應用。與傳統汽車相比,智能汽車服務具有較大程度的拓展和升級,大模型有助于‘服務資源+軟件應用’的用車生態構建。”